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天主教台北聖家堂

週訊-聖伯鐸及聖保祿宗徒節 2022-0626



宗十二,1-11 弟後四,6-8,17-18 瑪十六,13-19

 凡到過羅馬朝聖或旅遊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經驗,就是當你置身聖伯鐸(聖彼得)廣場中時,除了被雄偉莊嚴的大教堂所吸引外,你的目光一定也會停留在大殿外左右兩座大理石雕像,一座是手拿鑰匙的伯鐸,一座是手持長劍的保祿。這兩位使徒不僅是基督宗教裡的重要人物,而且在人類歷史中也名垂千古。   聖伯鐸是第一任教宗,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讀到耶穌授予他管理教會權的記載;聖保祿自皈依基督之後便窮其一生的精力及時間沿地中海前往希臘、小亞細亞宣講福音。二位宗徒最後都在羅馬為主殉道。

讀經一   個性衝動,但卻對耶穌忠心耿耿的伯鐸,三次表達對復活的主耶穌無條件的愛並接受使命之後,主也預言他將如何為真道而受磨難。  初期教會,宗徒及許多信仰基督的人紛紛被捕,為主受苦受難,殉道的烈士更不計其數,身為當時教會領袖的伯鐸怎能例外呢?  今天的讀經一中描述了黑落德為討好猶太人而逮捕伯鐸,但是因眾人祈禱的力量,天主派天使神奇的將他救出。凡真心仰望天主的人,呼求祂的人必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救助,伯鐸的例子為失望或膽怯的人真是一劑強心針。

讀經二   原本痛恨基督信仰的猶太激進份子保祿,自從在前往大馬士革路上與主神秘相遇之後,他的生命完全改變了,此後他以畢生的時光沿地中海前往希臘及小亞細亞地區宣講福音。今天這篇讀經充分表露了師徒之情,關愛、鼓勵及安慰。這位在外邦人中奮力傳播福音的老將,在打完了無數的信仰戰役之後,自己知道已是卸下戰袍,面對天主,接受冠冕的時候了,他也知道這冠冕是以殉道的血來換取的。   這篇充滿師徒之情的信是保祿留給弟子的遺言,除了敘述自己的心情外,也表達他對主基督永不動搖的信賴、依靠和愛。 福音  信仰是一份天賜的禮物,能口裡承認,心裡相信耶穌基督是天主子,默西亞,這是出於天主聖神的啟示與感動。信仰要內在化,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此時,我們才能真正說出耶穌是誰。當我們能以自己生命的體驗來說出耶穌是誰時,祂很可能要把某些使命交在我們手中,為祂執行對人或對事束敷與釋放的責任了。親愛的兄弟姊妹,我們一同來裝備自己,準備接受主對我們每人的託付吧!

(本文節錄自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吳智勳 神父的分享)

4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則卅三7-9;羅十三8-10;瑪十八15-20 2023/09/10 我們都知道天下有一大難事,就是指正別人的過錯,尤其當這人的「社會地位比我們高時。所謂忠言逆耳,忠臣命苦,中國歷史上這一類的故事真是汗牛充棟。能謙虛受教,聽從忠言的人好像不多。有人說能認錯的人是一個偉人,但這樣的偉人實在不多。舊約中納堂先知所指正的人是達味王,他指著犯了罪的達味王說:「這個該死的人就是你!」(參

2023/07/23 智十二13,16-19;羅入26-27;瑪十三24-43 有時候我們聽人說:「如果有天主,為什麼祂容許那些壞人存在?為什麼不把他們都消滅掉?」有時候我們自己也這麼想,這多少是出於正義感。 耶穌的門徒也有這種心態,他們就像今天福音中的「僕人」:「你願我們去把莠子拔出來嗎(把壞人除掉嗎)?」記得耶穌的兩個愛徒也有一模一樣的語氣。一天,耶穌和門徒想在撒瑪黎雅村莊投宿,村民卻不收留他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