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翰又作證說:「我看見聖神彷彿鴿子從天降下,停在衪身上。
我也不曾認識衪,但那派遣我來以水施洗的,給我說:你看見聖神降下,停在誰身上,誰就是那要以聖神施洗的人。
我看見了,我便作證:衪就是天主子。」(若 1:32-34)
有趣的是,在若望福音中,施洗者聖若望從未像瑪竇福音、馬爾谷福音和路加福音所描述的那樣給耶穌施洗禮。 相反,在若望福音中,施洗若望只是遠遠地目睹了聖神的降臨,然後說出了上面引用的臺詞。 第二天,浸禮會指出耶穌是“天主的羔羊”,他的兩個門徒離開了浸禮會跟隨耶穌。
為什麼若望福音和三本對觀福音書之間存在如此明顯的差異? 雖然很難肯定地回答這個問題,但若望福音中明確了一件事,那就是施洗者從天父那裡得到了獨特的精神知識,即耶穌是“天主的羔羊”。 在這本福音書中,耶穌是誰的啟示並沒有以在場的每個人聽到和看到的方式發生。 相反,若望福音側重於施洗約翰從派他來的人那裡得到的內在認識。 派他來的人是天父。
從今天宣讀的《若望福音》的敘述中,一個值得思考的精神真理是,浸禮者對耶穌身份的信念和確定性是如此確定,以至於他毫無疑問地知道耶穌是誰。 給浸信會的這個個人啟示改變了他的生活。 從那一刻起,他所做的只是將人們指向耶穌。
當你思考施洗者從天父那裡收到的關於耶穌的屬靈啟示時,請自己考慮什麼更令人信服。 聽到來自天堂的可聽聲音宣佈耶穌是誰會更有說服力嗎? 還是透過來自天父的內在和精神交流來獲得同樣的知識? 如果你認為前者,外部和可聽的聲音,會更有說服力,那麼你可能想停下來再考慮一下。 事實是,天主對我們最清晰、最確定的溝通形式是內在的。 正如《對觀福音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即使有來自天堂的聲音,這種聲音也必須由聽眾心中的信仰在內在確認,以便在最深層次上說服他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