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葡萄園另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佃戶。
林文森執事與你分享(徐仲秋翻譯)
本主日福音中,耶穌所說的比喻,和上主日父親要兩個兒子去葡萄園工作是有關連的。在故事中,葡萄園的主人派了他的僕人去收果子,沒想到佃戶卻拿住了僕人,鞭打了一個,殺了一個,又用石頭砸死了另一個。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上主派遣了先知,提醒祂的子民走正道,事奉上主。可是,主的使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拒絕了。最後,家主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以為他們「會敬重我的兒子。」可是並沒有。兒子也被拿住、推到園外,殺了,佃戶計劃把葡萄園變成自己的產業。在「葡萄園外」殺了園主的兒子,這個故事很容易令人連想到耶穌在耶路撒冷城牆外,死在十字架上的場景~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這個故事的結語發人深省:「天主的國,必從你們手中奪去,而賜給那結果子的外邦人。」外邦人長年被以色列人視為不信天主的人,現在,天國卻建立在這些人身上。
如今,我們成為天主的子民。是主葡萄園的工人。天主期待我們結果實──結長存的果實。我們該捫心自問:我們做得怎樣?有比司祭長、長老、經師和法利賽人更好嗎?透過入門聖事,我們得以進入主葡萄園工作的機會。每主日我們受邀聚在一起聆聽福音,領受聖體,讓基督的生命進入到我們內,福音的價值觀真的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嗎?基督徒蒙召做耶穌的肢體,您如何看待這個召叫?您接收上主訊息的情況到什麼程度?堂區是主的葡萄園,我們產出什麼樣的果實?是好葡萄,還是酸葡萄?我們的堂區是耶穌臨在和愛的記號嗎?對社區我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堂區始終面臨誘惑,扮演不願意面對社會種種挑戰的人的避風港。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會傾向緊握既定的做事方法而不肯改變。提出因應多變社會對策的人就會面臨非常劇烈的抵抗。這些時候,我們很容易跟耶穌當時的猶太掌權者一樣,無法聽見上主透過傳遞訊息者帶來的話語。紐曼樞機主教一百多年前說:「活下去,就是改變。成為成全的,得經常地改變。」若我們的葡萄園沒能產出豐盛的果子,供我們自己和他人享用,那我們就不是稱職的佃戶。很可能,天主會派遣其他人來取代我們。在今天的感恩祭典當中,讓我們以基督徒的身分求天主給我們力量,去結「更多」的更好果實。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