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天主教台北聖家堂

同理,希望,信德

以後,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他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他同行。

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着她。(路7:11-12)


試著想像這位母親。她已經結婚了,她和她的丈夫有了一個孩子,他們撫養了他們的孩子,她和她的兒子看著她的丈夫死去,然後她看著她的兒子死去並參加他的葬禮。因為他是她唯一的兒子,所以她現在孤單一人。


當我們想到這個女人時,很容易對她產生同情心。她的心裡充滿了任何有同情心的人都能感受到的悲傷。她的心裡或許也充滿了恐懼。那時候,寡婦在農村生活自理是非常困難的。丈夫過世後,她年事已高,只能靠兒子贍養。但現在他走了,她的心不僅會感受到失去他的痛苦,還會為自己的未來感到恐懼。她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誰來年復一年為她提供食物?她會淪落到乞討和貧窮嗎?

正是在這種非常真實的悲傷和恐懼的背景下,耶穌進入了她的生活。我們不知道她是否了解耶穌。看來她不是耶穌的追隨者之一,甚至可能沒有聽過耶穌,因為耶穌公開傳道的時間並不長。耶穌與她和她死去的兒子的相遇似乎是無計劃和意外的。是什麼促使耶穌讓這個人從死裡復活?這似乎不是對村裡任何人信仰的回應。它甚至不是應任何人的要求而完成的。相反,這似乎純粹是出於耶穌對這位母親的同情。至少乍看之下是這樣的。儘管耶穌的行為顯然是出於對她的同情,但如果我們考慮整個背景,可能還有第二個動機。


耶穌、他的門徒和一大群人一起走過這個村莊。由於耶穌的奇蹟通常是為了回應人們的信仰而實現的,因此信仰很可能是這個奇蹟的一個促成因素。然而,促成這奇蹟的信心只能來自於從迦百農與耶穌同行的人群。前一天,這些群眾目睹了耶穌醫治了百夫長的僕人。他們顯然相信耶穌。當他們與耶穌同行,遇到這支送葬隊伍時,不僅耶穌的心被感動了,門徒的心也被感動了。因此,當耶穌的追隨者目睹了這位母親的悲傷,然後目睹了耶穌自己對她的人類悲傷和同情時,他們就會希望他能做點什麼。他們的希望原本是超自然的,這意味著它也與信仰結合在一起。憑著信心,他們知道耶穌會採取行動。因此,與耶穌同行的人的同情心、希望和信心會以一種非常真實的方式召喚他的全能力量來治愈,而耶穌也做出了回應。


有很多方法可以充當天主恩典的中保。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之一是增強對他人的同情心和對天主的希望。當我們目睹他人的痛苦,讓自己對他們感到同情,表現出對天主治癒的力量的希望,然後憑著信心站在那裡,等待天主採取行動,天主就會被迫採取行動。我們神聖的同情心、希望和信心就像祈禱一樣,天主總是會回應。陪伴耶穌穿過納因村的人群似乎就是以這種方式行事的,受到他們見證的啟發,我們也必須以同樣的方式為其他人充當代禱者。


今天,反思你生活中與這位拿因寡婦相似的人。天主希望你注意到並同情誰?當你的同理心注意到那些需要你同情的人時,也要敞開心胸接受希望的超自然禮物。抱持神聖的希望,天主會醫治他們。當你這樣做時,讓這種希望體現出對天主的信仰,並向上帝提供同情、希望和信仰,作為你為有需要的人的祈禱。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默想死亡

也許一想到你的死亡就很可怕。 這可能不是你真正經常考慮的事情。 但能夠滿懷信心地直視一個人的死亡是一種恩典。 只有當你的生活井然有序,完全交給天主時,才有可能完全自信地這樣做。 如果你能誠實地觀察你的靈魂,看到你已經把聖潔作為你的最終目標,那麼你也可以平靜地直接看待死亡。...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