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牧靈福傳委員會

Lay Association

團體名稱:牧靈福傳委員會(Catholic Lay Association)

團體簡介:

緣起民國 61 年 6 月在主任司鐸白尚潔神父指導下,成立「台北聖家堂堂區會議」。民國 66 年 1 月堂區會議擴大組織,更名為「台北聖家堂教友傳教協進會」。

簡介簡稱傳協會,,由聖堂一群熱心服務的教友志工們組成的團體,協助聖堂各項教務及牧靈工作的推展。它也是堂區內各善會橫向聯繫的組織,在主任司鐸的輔導下,藉協調、溝通、共同參與策劃、執行、堂區各項事務,對外則代表本堂全體教友,參與教區各項福傳、牧靈等工作並傾心配合教區旨意、使命,為教會奉獻心力,彰顯天主是愛的精神。2024.11.03 「聖家堂傳教協進會」正式更名為 「聖家堂牧靈福傳委員會」,乃根據主教團 2022 年春季會議通過的教會法典之規定行之。



本堂神父      饒志成  神父

現任會長      陳美如  姊妹

聖堂七十 再創奇蹟
1972年由白尚潔神父指導,成立「台北聖家堂堂區會議」,1977年擴大組織,更名為「台北聖家堂教友傳教協進會」,簡稱傳協會。
傳協會為堂區內各善會和團體橫向聯繫的組織,在主任司鐸的輔導下,為共議,藉協調、溝通、共同參與策劃,執行堂區各項事務,為本堂全體教友對外代表,竭力參與教區各項福傳、牧靈等工作。
成立「台北聖家堂教友傳教協進會」是為團結本堂教友兄姊,提振靈修生活,喚醒傳播福音的責任與使命,認同堂區為靈性的家,促使本堂成為信、望、愛三德堅強的信仰團體傳教協進會以本堂主任司鐸及副主任司鐸為本會當然神修輔導。設會 長、副會長各一人,並設立靈修、福傳、秘書、禮儀、活動、財務、公關、 堂史、網路福傳等各組,由各組組長自行招募組員協助各項事務推展。 聖家堂善會多元相輔,人材輩出,集結眾人之力廣傳福音、關懷社會、 盡力竭心,完成福傳志業推展,彼此真誠攜手合作,同時鼓勵青壯積極參與,投身教會服務,祈願聖家堂七十,再創奇蹟。

一、 靈修交談的推廣:近年教區倡導「共議制度」提醒我們同道偕行, 共議的基礎在於彼此的聆聽互體、在有意識中誠懇發言,聖家堂浸 淫於耶穌會士的教導,學習靈修交談的精神,幫助大家在認識和 愛中彼此攜手同道前行。

二、 放手傳承與接棒並行:善會團體成員日漸高齡,招募新血為當務之 急,團體中長者以睿智引光照路指出方向,青壯在明路中挑擔穩步 前行。

 

~~~ 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纔全顯出來。(格後12:9)~~~

陳美如.jpg
圖片1.png

回憶與期許 ~                                                                                                              范姜群暐

 

感謝天主,我們聖家堂七十年來,歷任本堂神父 們即使面臨複雜的傳教環境,都能在艱難中慷慨回應天 主的召喚,帶領教友們持續追隨耶穌,我非常榮幸在聖 家堂傳協會服務期間,能與當時本堂王秉鈞神父共同努 力,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范姜群暐 王神父是充滿喜樂、熱情服務的暖心傳教士,在竹北、新竹、高雄 等教堂擔任本堂後,1991年底神父52歲調任聖家堂本堂,而當時35歲的我 最想做的堂區服務是協助家庭信仰工作,得到王神父的大力支持,在兒童 主日學的多年基礎下,順利成立了家長成長班,也舉辦了夫妻週末懇談。 回想單純只是堂區教友身分時,只要對有興趣的工作全力以赴即可,忽然 有一天,天主邀請我到傳協會服務,坦白說,傳協會不僅需要全面思考, 而且經常需要「找人拉夫」出席各項服務,若信德不夠,很容易產生挫折 感,尤其當時聖家堂有27個善會團體、接近10個預備團體、7個拜訪家庭的 聯誼分區,以及面對一千五百位入堂的「游牧教友」,溝通費心耗時,但 王神父擁有絕佳的親和力,不但關心青年人,更特別注重對長者的關懷, 定期花時間探訪陪伴長者,王神父不但主動拜訪教友,更聆聽觀察他人的 需求,凝聚了教友們的信仰向心力,也強化對教會的認同感,進而推動多 項對社會弱勢的服務工作。

王神父曾經二度擔任聖家堂本堂,在他任內有三件事我印象深刻,其一是 在聖週五耶穌受難日下午,在大安森林公園周邊人行道舉行戶外公拜苦路,邀 36 請總修院修士演出真人苦路劇,並請狄剛總主教主持「融入台灣社會的苦路」 記者會,為台灣社會前途祈禱的活動,雖然是上班日,卻吸引不少教友參加, 將天主教的價值觀及社會關懷成功介紹給市民大眾。其二是透過丁松青神父, 順利將比利時教堂18幅百年歷史的聖經彩繪玻璃安置到聖家堂,在聖家堂建堂 設計18座窗戶時,絕對想不到天主會安排這麼有意義的彩繪玻璃給聖家堂,賴 甘霖神父生前曾說這絕對是全世界最低的哥德式教堂彩繪玻璃,不需要抬頭就 可以欣賞,不但是宗教結合藝術的福傳佳作,更是我們教友與附近社區民眾的 福氣,能夠擁有這麼漂亮的教堂。

其三是迎接千禧年,聖家堂全力配合台北 總教區,推動和好2000運動,「跟自己和好、跟他人和好、跟大自然和好、 跟天主和好」,王神父完美詮釋共融合作、福傳推廣的態度與精神。 王神父是非常稀少的頂級本堂,從新竹湖口、竹北、新竹西門街、高雄 善導之母堂、台北聖家堂、耕莘文教院、台南耶穌聖心堂,到落腳高雄四維 文教院,幾乎經歷耶穌會台灣各地的會院,王神父是天主的寶貝,以基督的 愛心和熱血沸騰,溫暖了無數人的生命。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教堂討論事情 到午夜,次日上午與王神父通電話時,隨口問他昨夜睡的如何,他說剛躺下 就接到有教友需要臨終傅油的電話,半夜趕緊奔赴仁愛醫院,所以我稱呼王 神父是台北大安區24小時便利堂的本堂,王神父是天主派到聖家堂的,教友 越認識他,會越愛天主。 今年適逢聖家堂70周年,資深教友王念慈姊妹提醒「教堂70歲,我們都 是17歲」,的確!我們要找回信仰的初心,共同找回17歲的活力。

面對堂區 未來的發展,期望以福傳作為我們聖家堂未來的重要優先,在世俗絮亂的世 界,搭建「相遇與對話」平台,向周圍的人傳播福音。同時重視聖家堂的基 石─家庭的價值,培育我們的青年,讓青年能在教堂找到舞台、得到認同、 受到鼓舞,讓我們的青年能看到天主,選擇天主。 作者為本堂第十任傳協會長,為教會終身志工,自稱木頭老師。

p34-1_edited.jpg
p34-2.jpg

  © 2023 天主教聖家堂   小滿站長

bottom of page